close

和前作做工的人一樣是勞動階級人生百態的切片。平鋪直敘。描繪清楚。好讀可以增廣見識的文章。

他寫的勞工其實不是企業雇員的工薪階級。而是不在勞基法保障內,沒有固定假日、沒有固定薪資的體力勞動和技術工。

是政府為了幫資方省錢歸類到承攬業者的個體戶技術人員。

 

這樣的描寫客體對會去買非必要性書籍的人來說毋寧都是新鮮有趣的。

在同樣的國家裡,同樣的街道上,卻有一群人的日常和讀者熟知的完全不同。朝九晚五的世界和其他人的世界。

被體制擠到邊緣掙扎著不掉落努力營生著的其他人。看著這些,但是不用痛、不用掙扎。

在安全的地方看其他人受苦。其實頗有些獵奇的惡趣味在。

 

我們其實都在厚厚的同溫層裡。關心的面向、角度都被接受的論述和資訊限制。

而這些論述只是眾多論述中的一小部分。這些資訊也是被傳遞者有意的裁切和無意地忽略之後的剩餘。

當然我們可以說現代網路資訊的可近性和閱聽者主動性和從前簡直是天與地的差別。

但是個人的閱讀慣性,題材或分類或作者或觀點的聚焦其實讓一般人在資訊擷取上有很大的未開發地。

幾乎每個人都是偏食的受訊者。在同溫層內滿足於看到眾多各色各樣,但觀點相似的資訊。

閱聽理論說,我們受訊通常是為了加強自己的觀點,而非衝擊和反轉。這符合人性,符合健康。但是型成了隔閡。

 

林立青算了解同溫層這回事,也熟悉橫跨同溫層這回事。

監工本來就是資方用來管理勞方的中間人。在他熟悉的領域,他自己就是橫跨不同同溫層的搖擺人。

他既是資方的代理人。也是和做工的人一起在工地現場的一線人員。

厲害的地方是,他所訴說的故事,能讓同溫層外的人懂。懂得感同身受。

或許這是跨同溫層才能培養出來的能力。要讓驗收的業主知道勞工的努力。要讓讀者知道,他身邊的那些人有多麼的堅忍不拔而讓人心疼。

 應該是有閱讀習慣的人都不熟悉但應該知道的台灣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eas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